前言
近日,一场跨越南海、澳洲北部与美菲演训区域的中外博弈,悄然展开。中国海军的815A型电子侦察船——舷号793“天王星”号在南海方向展开远航任务,与之同行的还有052D型驱逐舰“桂林”舰和海警4203舰。
此番“天王星”号被西方媒体认为正驶往澳大利亚参与美澳主导的“护身军刀-2025”军演的抵近侦察,引发热议。而在菲律宾海域,该舰编队居然遭遇了菲律宾海警“无线电驱离”。背后的深层意图,值得深入解读。
“护身军刀”军演每两年一次,是美澳牵头打造的“印太旗舰训练演习”,2025年这次演习参演国多达19个,规模创历史新高,总兵力超过3.5万人,区域覆盖印度洋至南太平洋第一、第二岛链。此次演习不仅美军F-35隐形战机、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亮相,还强调“敏捷作战应用”、“跨域火力投送”等对华遏制意图明显的战术概念。
展开剩余83%19国军演的规模与意图:剑指中国的“军事秀”
2025年7月13日,澳大利亚北部海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盛宴——美澳主导的“护身军刀-2025”联合军演正式拉开帷幕。这场号称“印太旗舰训练演习”的活动,参演国家达到19个,总兵力超过3.5万人,区域覆盖从印度洋的圣诞岛到南太平洋的珊瑚海,跨度超过6500公里,堪称近年来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集结。
参演阵容更是豪华:美国派出“美国”号两栖攻击舰搭载F-35B隐形战机,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、日本“伊势”号直升机母舰也悉数亮相,甚至连美军此前秘而不宣的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实弹测试。
表面上看,这场演习是为了提升各国“联合行动能力”,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背后的对华遏制意图。美军在演习中特别强调“敏捷作战应用”和“跨域火力投送”等战术概念,说白了就是要在台海、南海等潜在冲突区域快速部署兵力,通过多维度打击压制中国的反介入/区域拒止能力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演习首次扩展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近海,试图将军事影响力渗透到中国传统势力范围边缘,构建一条从印度洋到南太平洋的“对华包围圈”。
对于中国而言,这场演习与其说是“军事威胁”,不如说是一场“战略表演”。从2017年首次派出815A型电子侦察船抵近监视开始,中国海军早已摸透了这类演习的套路。此次“天王星”号侦察船再次出动,正是要以实际行动告诉美澳:你们的一举一动,都在我们的“电子眼”和“电子耳”监控之下。
中菲海上交锋:无线电静默背后的博弈
7月12日,也就是演习启动前一天,一场看似偶然的海上摩擦在南海黄岩岛东南海域上演。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派出最大海警船“特里萨·马格巴奴亚”号(排水量2000吨),试图拦截正在正常航行的中国“天王星”号侦察船、052D型驱逐舰“桂林”舰和海警4203舰编队。菲舰通过无线电反复喊话:“立即离开!”但回应它的只有中国舰队的沉默——这种沉默不是示弱,而是一种无声的威慑。
在菲律宾媒体的镜头里,这一幕被渲染成“英勇驱离中国舰船”,但实际情况却充满戏剧性。“天王星”号作为专业电子侦察船,虽然仅配备2门30毫米机炮,但它身后的“桂林”舰可是实打实的“海上堡垒”:满载排水量7500吨,配备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,可发射鹰击-18反舰导弹(射程540公里)、红旗-9B防空导弹等,火力相当于菲律宾海军总战力的20倍。
更绝的是,桂林舰上的直-9直升机突然起飞,在菲舰头顶低空盘旋,机载扩音器用英语警告:“你船已威胁中国军舰安全,立即撤离!”这种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战术,让菲律宾海警瞬间陷入尴尬境地。
这场交锋的时间点和地点都耐人寻味。7月12日正值美澳军演启动前夕,菲律宾选择在此时制造摩擦,显然是想配合美国的战略节奏,通过“碰瓷式”操作转移国际视线,同时为美澳介入南海争端提供借口。
但菲方显然低估了中国海军的远洋护航能力——如今的中国舰队,早已不是十年前需要抽调主力舰护航的“新手”,而是形成了“1驱+1侦”的常态化作战模式,能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为侦察船提供“航母级防护”。
中国反制的战略意义:从电子博弈到法理斗争
“天王星”号侦察船此次任务的核心,是收集美澳军演中各类电磁信号。它配备的S/L/X三波段雷达和量子通信系统,可截获2000公里内的雷达信号、导弹制导数据甚至卫星通信。这种能力在实战中意味着什么?
举个例子:2024年美日“利剑”军演期间,同型舰曾成功解析F-35战机的数据链特征,为未来反制隐形战机提供了关键情报。而此次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的试射信号,大概率也被“天王星”号完整记录,这对中国构建反导体系具有重要价值。
在法理层面,中国舰队的行动同样无可挑剔。菲律宾所谓的“128公里管辖权”依据的是其单方面划定的“卡拉延群岛主权”,但根据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第121条,岩礁无权主张专属经济区,中国舰船航行的位置距菲律宾主岛巴拉望超过400海里,完全处于公海或中国管辖海域。
海警4203舰在回应菲方时明确指出这一点,既占据了法律制高点,又避免了陷入菲律宾的“舆论陷阱”——要知道,菲方近年来频繁邀请CNN等西方媒体随船拍摄,试图将中国的正常执法歪曲为“军事霸凌”。
更深层的博弈在于,中国通过此次行动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两个关键信号:一是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已实现质的飞跃,能够在西太平洋常态化部署并执行高风险任务;二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,但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,避免冲突升级。这种“以斗争求合作”的策略,既有效遏制了美菲的挑衅,又为未来可能的对话留下了空间。
信息来源:美澳启动史上最大规模“护身军刀”联演,多个“首次”值得关注 2025-07-15 中国青年网
美澳启动“护身军刀”最大规模联合演习
2025-07-15 中国网
发布于:重庆市一鼎盈配资-最新股票配资平台配资-股市配资开户-股票配资广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